煤炭智能化技术创新联盟成立
发布时间:2021-12-07
浏览次数:701
作者:弘域达科技
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的
当前,我国实现煤矿智能化所必需的芯片、关键元器件、高性能材料、核心软件系统、高端整机装备仍依赖进口,技术滞后严重制约了煤矿智能化发展。7月7日,煤炭智能化技术创新联盟(以下简称“联盟”)在京成立。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认为:“联盟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‘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’能源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,实现煤矿智能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非常迫切,必须想办法攻克下来并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。
27家单位抱团合作记者联盟成立仪式上了解到,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,形成联合攻关、协同创新、共谋发展的煤矿智能化发展体系,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工作,由中国煤炭学会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发起,联合相关企业、科研机构、高等院校等27家单位共同成立了该联盟。
根据联盟宗旨,联盟将本着“共建、共享、共赢”的原则,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的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体系,突破关键技术,补齐技术短板,提高创新能力,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‘盟’是一种形式,关键在于如何‘联’。”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认为,应将人心、资源和价值都有效“联”起来。联盟各成员单位走到一起,是为了实现煤矿智能化、无人化,直至打造智慧矿山的目标,因此必须抱团作战、通力合作。产学研用各有资源、各有优势,要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和创新效率,使各类碎片化的资源和信息实现网络化,实现从零散到集成,就需要积极共享资源和经验。此外,还应通过项目实体化与项目合作式机制,汇聚资源、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,使联盟由松散联合走向紧密结合,实现联盟“自我造血”功能,在价值链上找到结合点和共赢点。
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是两大抓手
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介绍,联盟未来的主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:进行煤炭智能化理论和“根技术”研究,大力推进煤矿智能技术融合应用;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,建立煤矿智能化技术体系;培养智能化人才,为煤矿智能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。
“煤矿智能化创新研究与攻关,既包含‘从0到1’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,也包含‘从1到n’的应用研究。”刘峰指出,基础理论研究是技术应用的发动机,能够为“无人区”道路提供战略导航;“根技术”作为一个技术群或几个技术群的共同基础技术,其突破能够带动相关技术的整体跃升
我国目前有5800座煤矿,拥有海量数据产生能力和巨大应用需求,智能化发展优势明显。煤矿智能化发展关键核心技术,如精准探测与地理信息精细建模技术、新一代矿井感知传感技术与装备、复杂地质条件智能掘进技术、露天煤矿连续化作业关键技术、不同运输场景的智能主/辅运输技术、重大危险源与危险行为的智能预报预警技术、大型设备故障诊断与综合健康管理技术等有待取得变革性突破。
同时,随着智能化迅速发展,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抢手。刘峰强调,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,建立鼓励探索、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,让不同的思想能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碰撞和交流;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生产一线和科研攻关并举,充分发挥联盟优势,加快形成一支不唯书、不唯上、只唯实、富有创新精神、敢于承担风险的知识型、技能型人才队伍;打造多种形式的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平台,发挥联盟聚集人才的作用,为煤矿智能化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。
多举措力保任务落实
根据《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联盟章程》,联盟的核心任务包括:开展煤矿智能化发展战略与技术咨询、组织协同创新联合攻关、组织煤矿智能技术应用与推广、开展智能化人才培训、开展煤矿智能化相关标准制定、开展煤矿智能化专利培育与保护等内容。
为保障联盟发展任务落实到位,联盟将结合矿区实际进行布局,推动建立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体系。同时,围绕智能化基础领域、技术开发应用的关键环节,加强体系化布局,建立煤矿智能化研发体系,尤其将推动建立煤矿智能化专项技术相关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。此外,还将注重建立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,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力度,提升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培育质量和运用水平。
同时,与会专家指出,联盟各成员单位应把握新形势,研判新情况,挖掘新机遇,提出新思路,确保联盟攻关项目落地。据悉,联盟将结合生产实际,针对煤矿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关键、共性问题,组织联盟成员联合攻关,充分整合联盟成员各方资源,推动深度合作。并将针对眼下最急迫的智能化难题和未来需储备的技术,设立科研专项,开展攻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