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矿安全监控的“硬杠杠”,这些要点必须掌握!
发布时间:2025-08-13
浏览次数:2
作者:超级管理员
煤矿安全监控系统,这些要点必须要掌握!
小编发现,许多奋战在煤矿一线的朋友们,对关乎安全生产的重要政策文件了解得还不够全面。大家可能熟悉了《AQ 1029-2019》,但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文件——《GB 50581-2020 煤炭工业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装备配置标准》——同样需要高度重视!它直接规定了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的“硬件(传感器)”该怎么配、配什么,是保障安全运行的基石。
《AQ 1029-2019 》
详细规定了煤炭工业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的装备配置要求,涵盖安全、生产、视频、人员位置及其他监测监控系统,明确了各系统的设备选型和技术参数。
《GB 50581-2020》
详细规定了煤炭工业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的装备配置要求,涵盖了安全监控、生产监控、视频监控、人员位置监测及其他监测监控系统,并明确了各系统的设备选型、关键参数和具体配置数量。对于井下监控点的传感器配置及其注意事项,这份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。
- 一般规定: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
- 组成: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由:主机、传输接口、分站、传感器、执行器/控制器、电源、避雷装置等组成。 
-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应支持多网、多系统融合。 
-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装备的配备应符合下列规定: - ①系统的最大巡检周期不应大于20s, 误码率不应大于10⁻⁹ ; - ②控制响应时间不应大于系统的最大巡检周期,异地控制时间不应大于系统最大巡检周期的2倍,甲烷超限断电及甲烷风电 闭锁的控制执行时间不应大于2s。 
-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传输接口至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不应 小于10km, 无主系统的分站至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不应小于 10km, 分站至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不应小于2km。 
地面中心站装备
- 主机需双机热备份,显示系统应配备,支持24小时不间断运行。 
- 配备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,备用时间不少于2小时 
- 数据存储设备需保存至少3个月的实时监测数据。 
传输装备
- 采用矿用阻燃电缆或光缆作为有线传输介质。 
- 主干线缆需从不同井筒或位置进入井下,严禁与通信系统共用电缆。 
- 井下设备需配备不少于4小时的本安不间断备用电源。 
安全监控点装备
- 使用低功耗、自诊断型传感器,优先选择数字化传感器。 
- 采煤工作面需配备甲烷、一氧化碳等传感器。 
- 掘进工作面需根据瓦斯涌出情况增配甲烷传感器 
地面中站装备
- 主机需冗余配置,工作站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。 
- 配备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,存储设备容量不少于1年。 
- 需具备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。 
传输装备
- 核心层设备需采用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,支持冗余配置。 
- 接入设备需支持多种工业现场总线协议,具备RS-485/232接口。 
- 并下设备需配备不少于2小时的本安不间断备用电源。 
生产监控点装备
- 包括提升机、通风机、排水泵等子系统的监控。 
- 各监控点需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开停、水位、电压等传感器。 
- 监控点传感器数量需符合附录B的规定。 
地面中心站装备
- 存储设备每路记录速度不低于25帧/秒,容量不少于30天图像信息量。 
- 配备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,备用时间不少于2小时。 
- 需具备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。 
视频监控点装备
- 摄像机分辨率需满足最低照度要求,黑白摄像机优于彩色摄像机。 
- 井下重点区域需配备矿用本安型或隔爆型摄像机。 
- 地面主要生产环节宜采用全方位球机。 
地面中心站装备
- 主机需双机热备份,支持24小时不间断运行 
- 配备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,备用时间不少于2小时。 
- 数据存储设备容量不少于1年的数据信息量。 
位置监测点装备
- 划分限制进入区域、重点识别区域和一般识别区域。 
- 限制区域入口需配备声光报警装置,重点区域可配备连续式定位设备。 
- 识别卡电池寿命需满足不少于2年的使用要求。 
机车车辆运输监控系统装备
- 包括联锁主机、数据服务器、调度管理终端等设备。 
- 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《煤矿井下机车车辆运输信号设计规范》。 
瓦斯抽采监测监控系统装备
- 实时监测抽采管路中的瓦斯浓度、流量、负压等参数。 
- 配备专用检测瓦斯参数的仪器仪表。 
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装备
- 分为地面监测型和井下监测型,需检测甲烷、一氧化碳等气体。 
- 监测点设置在采空区、密闭区等可能自然发火的巷道中。 
矿山压力监测系统装备
- 实时监测液压支架工作阻力、围岩移动等参数实现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和顶板危险程度预警分 








 
 
 
  
  
  
  
  
 

